1.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2. 专家与律协会长畅谈科技变革:律师行业莫成旁观者

专家与律协会长畅谈科技变革:律师行业莫成旁观者

2019-07-10 10:49:01

       2019中国互联网大会于今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大会主题为“创新求变再出发 优质发展谱新篇”,将重点关注5G、IPv6、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移动互联网、法律科技等多个行业。在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的,发表了“探讨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未来发展之路”的主旨报告。

2019中国互联网大会

       腾讯集团副总裁马斌出席并发表《新时代下数字经济发展思考与实践》的主题报告。他提出产业互联网更进一步将连接从广度上扩展到不同产业企业,从深度上纵深到企业内部,使得可以围绕用户需求重新组织要素和生产运营模式,更有效地实现供需匹配。生产关系中的价值环节随着生产力的变化不断转换重新分配,互联网+会带来以人为本的价值链再次分配的机会。

       由此看出一场颇具科技和时尚感的数字化革命正席卷而来,所到之处都被打上了数字化的印记。面对这场革命带来的全新挑战,相对传统保守的律师行业该如何自处?是执着于手工匠人的独自精彩,还是借力数字化的赋能更好地与时代同步、与市场同行?如果借力,又该如何结合行业特点,而不是被技术带的偏离轨道?

中国律师发展论坛开幕式

       近日由吉林、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瀛和律师机构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律师发展论坛之“三省一区数字化律所发展论坛”于长春举办。为了更好地就数字化背景下的律所发展愿景、路径达成共识,此次论坛专门举行了“智慧律所是生存战略还是发展战略”律协会长圆桌论坛和“数字化时代律所的机遇和挑战”专家圆桌论坛,通过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锋就上述问题给出了初步答案。

 

面对技术进步,切莫“温水煮青蛙”

 

       在会长圆桌论坛环节,辽宁省律师协会会长杨兴权表示,技术革命、技术进步必然影响到律师行业和整个法律服务业的未来,为了准确认知和把握技术进步给律师行业带来的影响,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注重前瞻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律所越早做安排越能赢得主动;二是采取主动的谨慎和态度应对,切莫用“温水煮青蛙”的淡漠态度,那是对行业和律师的不负责任;三是注重务实,适应律师行业特点、状况和规律采取有价值、有效果的措施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变化。

中国律师发展论坛会长圆桌(一)

       杨兴权介绍,目前律师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严重不足,明显滞后,这主要在于整个行业缺少弥补缩小这种差距的组织化的能力和手段。实际上目前公检法机关的信息化进步已经给律师行业创造了很多条件,但律师行业由于自身水平不足,不能进行很好的对接,不能够享受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信息化成果带给行业的变革,对此整个行业要予以高度重视,并尽快上升到行动层面。

       在具体解决方案上,杨兴权建议律所不仅加大所内的投入,还要主动加强和所外专业机构的合作,通过专业的力量快速提升律所科技水平,“高度重视,积极部署,主动安排,是我们应对技术革命应有的态度”。杨兴权介绍,目前其所在的律所每年将收入的1%专门用于律所的信息化建设。不过他坦言,目前律所的管理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对一些非紧迫的问题要做长远的战略安排,律所决策机构和合伙人很难达成一致,导致技术投入较难推进。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样的,律所必须就律所和律师的高质量发展,增加危机感和紧迫感,就此主动做长远的战略安排,因为这是我们的生命线,没有生命线就变成了生存的危机,生存的战略问题。”杨兴权说。

中国律师发展论坛会长圆桌(二)

       内蒙古自治区律师协会会长巴布持相同观点,他表示,尽管信息技术不可能完全替代人,但是会改变人的参与度和社会就业结构。律所的管理和组织模式也应该更多地应用现代技术,“这是没有任何选择的,如果谁不选择现代技术,谁就跟未来无缘,未来律所一定要加大技术投入,这样才能解放生产力”。

       巴布强调,不能因为有了方便快捷的技术手段就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实际上很多复杂的、本该用人脑来解决的问题一旦交给技术进行简单处理,结果往往会截然相反。

 

信息化建设要注重实用 避免浪费

      

      在黑龙江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李万春看来,十八届四中全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律师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平台化、数字化、产品化、一体化,这是数字时代对智慧律所的最大要求,也是律师行业必须面对的一个主题。数字时代给律师提供了战场和平台,也提供了展示律师智慧和创造力的时机,律师应该全力以赴,用技术驱动法律,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但是技术投入不单是律师个体的问题,律所和律协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投入到技术推动法律上。

       河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段林国指出,西方律师制度已经存在400多年,中国仅有40年,但现在都面临着数字革命的冲击。为了不被时代落下,就不能在技术的冲击下惊慌失措,而是要博弈。目前一些地方律所在信息化投入上存在重复建设问题,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如果第三方开发相关的信息系统,应尽可能合理定价,要考虑律师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客观现实,从而减少浪费。

       吉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张嘉良坦言,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获客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5G的到来,也将改变我们的社会。律师的管理经历了公司制、合伙制、薪酬制……各有利弊。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一种精妙的算法,让律师之间获得最公平的利益分配,即出现智慧律所,一旦这种算法被研究出来,那么传统律所的内部管理结构和机制都将发生改变。但无论是法律机构还是科技机构,在提供科技服务时,一定要注重实用性,这样才能让律师不吝付费,赢得市场。

《民主与法制》周刊总编辑刘桂明

       《民主与法制》周刊总编辑刘桂明总结道,在数字化时代,智慧律所是律所的生存战略,也是行业的发展战略,对于整个行业来讲最重要的是要有投入,只有足够重视予以投入,才能够更好地融入信息科技社会。

 

法律科技产品要避免“两层皮”

 

       在“数字化时代律所的机遇和挑战”专家圆桌环节,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徐家力表示,目前社会只有两个维度:现实维度和数字化维度。数字化的到来为中国律所落后的管理,乃至落后的观念打开了一扇窗。目前很多律所的管理都较为落后,这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律师都是文科出身,对数据、技术很陌生,甚至排斥;另一方面,以欧美国家为例,律师属于职业稳定的高收入群体,这也造成这整个行业相对保守,面对新技术无动于衷,甚至拒绝。目前数字化技术铺天盖地而来,数字化挑战迫在眉睫,作为律师如果不想被时代淘汰,只能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并将其用之于自己的专业,服务于自己的客户,甚至把数字化作为未来可期的个人、律所甚至行业的发展规划。

中国律师发展论坛专家圆桌(一)

       国浩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李淳表示,2018年,律师业迎来了数字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冲击和影响,但目前与法律相关的科技产品都是“两层皮”:学科技的,不一定懂得律师行业的需求;做律师的人,对科技的精准把握也不够。

       基于这种情形,李淳认为,律师行业必须要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处于这样的时代,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科技?第二,科技的发展会将我们引入什么样的时代?他认为,不要轻易接受一种工具或者一种方法,而是要多一点基于行业的理性思考,才是对行业负责任的表现。

       对于律师行业未来十年的发展,李淳认为,首先要将数字化作为战略;其次,在推进数字化过程中要注重协同;第三,做好金钱和时间成本控制;第四,数字化是开放的,要推进相关的工具和方法的行业共享;第五,注重推进合规。总之律师要基于数字化创造新的机会,提升自身价值,而不是被数字化所绑架。

中国律师发展论坛专家圆桌(二)

       吉林省律师协会兼职副秘书长朱大勇表示,目前很多律师在办案中已经在使用很多法律软件,还有很多律所合伙人也会用法律软件为决策提供支持。他提出,未来律师事务所发展,应该是“3×2”的模式:“三个要素”即包括人、服务、资金,即律所的发展需要倚重强大的合伙人和律师、良好的服务质量和产品、一定额度的资金投入。“两个进程”即网络化和数字化进程,在“物联网+”时代,只有律所融入网络社会才能获得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数据,做好数字化管理。只有如此,才能让未来的律所有更好的发展。而未来借助科技手段,律师的服务也会更趋于专业、法律服务也会更具标准化。

 

“技术归零”时代,是挑战也是机遇

 

       身为黑龙江德治律师事务所主任潘悦还拥有两个社会职务:黑龙江律协互联网+律师服务专门委员会主任、电子商务网络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这在全国律师中不多见的。她坦言,目前,黑龙江对互联网科技非常重视。为了应对数字化的挑战,她所在的律所在三年半之前还创立了一家法律科技企业,推出了自己的法律科技产品,2019年该产品还入围了全球法律黑客松大赛决赛。因此这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

       潘悦直言,这是一个“技术归零”时代,此前人们拥有的经验优势会被新兴技术抹平,大家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重新起跑。现在面对技术革新,律师行业大致有三类人:积极尝试派、观望派、结合行业特点力推相应技术者。至于能否抓住这一机会,关键还在于律师行业怎么看待它。

       吉林瀛庆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孟军于今年1月签约加入了瀛和律师机构,并在3月开始使用瀛和推出的KindleLaw法律科技产品。这一产品对律所的管理、律师案件的协同等都提供了很多帮助,他预期未来随着律所律师人数的增加,法律科技产品的效果也会越来越明显。

       他认为,律所使用数字化产品来自内外两个驱动,外部驱动主要来自于目前公检法的机构信息化服务已经做得相对比较成熟,而大部分律师还没有数字化办公系统和工具,处于“小米加步枪”的状态,显然不能满足办案需求;内部驱动则源于目前律师行业已经有大量的80后甚至90后律师,这些年轻律师更加愿意也能更为熟练地使用数字化的系统和工具来办案。而未来十年,是年轻人的天下,届时科技将会对律师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2016年5月15号在律师法20周年的那一天,瀛和律师机构发起了中国律师发展论坛并连续举办四届,每一届都围绕中国律师的发展、机遇、战略、创新等不同主题共同探讨,很多法律人每年都会参加这一盛会,会上我们特意采访了连续参加了四届的黑龙江双鸭山的郝雅枫律师。

黑龙江双鸭山郝雅枫律师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