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2. 就在昨天,中国律师博物馆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就在昨天,中国律师博物馆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017-09-19 18:07:22

       每每提起中国律师的发展历程,老一辈的律师们仍然如数家珍。的确,中国律师队伍的日渐壮大,离不开老一辈律师们为律师行业打下的坚实基础。多少老前辈们放弃仕途,毅然决然投身于律师事业,一路坎坷,一路摸索,终于在中国律师行业中开启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中国律师发展之路背后的艰辛,也许只有老一辈律师们才有话语权。

       历史不会被重演,我们希望能够作为历史的记录者,将律师发展背后的这份艰辛、荣誉记录下来,让过去的历史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这也是中国律师博物馆建立的初衷。作为律师文化的传承者,我们希望通过以博物馆为载体,将律师文化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传递给更多的律界同仁,传递给社会大众。记录历史,传播文化,反思过去,迎接未来。这是一件能推动中国法律文化进程的大事,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是一件值得我们继续做下去的事。

       距中国律师博物馆启动已百日有余,为了阶段性总结筹建进展,也为今后的发展建言献策,9月14日,二十余位筹委会成员齐聚中国律师博物馆发起者之一的瀛和律师机构,参加“中国律师博物馆筹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本次会议以落实博物馆基本工作为主,旨在为日后博物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出席本次会议的人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徐建、《民主与法制》总编辑刘桂明、全国律协原副会长宋建中、瀛和律师机构总部负责人孙在辰、北京科技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徐家力、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周大伟、法律出版社应用分社社长戴伟、法律出版社文创中心产品总监贺维彤、知识产权出版社法律编辑室主任齐梓伊、《中国法律评论》执行主编袁方、原创宝负责人徐双泉、律诚商业保理负责人梁迪、福建瀛榕律师事务所主任叶道明、北京善士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培国、法治周末报社副总编辑郑飞、《民主与法制》杂志记者刘瑜以及筹委会秘书处负责人刘航等博物馆成员。此外,北京清润国际设计研究院马树新院长也应邀出席,参与问题讨论,并对博物馆场馆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秘书处向大家汇报了博物馆近期的工作进展及遇到的问题,展示了博物馆新搜集到的各类文物,并对博物馆官方网站的改版形式进行展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馆藏的展示。

       自博物馆启动以来,筹委会秘书处一直在做相关的文物搜集和宣传工作,目前已搜集各类律师文物几十件,发表相关文章数篇,在业界产生了非常正面的影响,很多律界同仁通过各种途径与博物馆取得联系,咨询相关情况,也收到不少律师捐赠的文物,其他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

       馆藏和资金对于一个博物馆来说是重要的两个因素,结合这两个关键因素,并针对博物馆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为博物馆的筹建工作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建议。

       徐建老师首先发言,提到资金问题,他建议中国律师博物馆可以采取众筹的形式取得资金,当场表示,他和刘桂明老师、宋建中老师三人决定,各自向中国律师博物馆捐款十万元,共计三十万元,作为前期的启动资金之后可以面向社会进行众筹,用社会的力量来建设和运营中国律师博物馆。

       刘桂明老师也身体力行,为博物馆捐赠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珍贵书籍。他在会上表示,目前博物馆需要解决“主体”、“团体”、“载体”这三个关键问题,这也是今后发展的基础。博物馆是律师文化的载体,我们需要激活律师文化,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宋建中老师表示,博物馆的筹备需要一个长期的规划,目前重要的工作是继续搜集律师文物,待博物馆初步成形后,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制度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把相关的制度设计好,这样更有利于搜集文物。此外,律师图书馆等博物馆的延展和各种展示厅的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也得到马树新老师的认可,他根据自己之前建设博物馆的经验,建议将中国律师博物馆按不同的形式进行分区,比如历史、人物、法治进程等,希望中国律师博物馆的设立能够作为一个启蒙,引领大家走向法治新社会,并表示愿意为博物馆的筹建贡献资源和专业力量。

       徐家力老师认为,应该拓宽眼光,发散思维,充分利用好政府政策。眼下需要集中探讨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博物馆实体化以及博物馆的运营资金问题,对此他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他还建议应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手段,光电结合,不拘泥于传统博物馆的展现形式。

       会议期间,周大伟老师播放了“律师法的故事”记录片,片子记录了中国律师改革发展的心路历程,引发了大家的集体共鸣。他表示,影像资料、口述历史也是博物馆文物中的一项宝贵的资料,也可纳入博物馆中。

       除了播放记录片,贺维彤老师还展示了他花费十年时间精心收集的各类法律元素图片,包括世界各地的律师袍、法槌、天平、雕塑等艺术品照片。他希望这些也可以纳入博物馆进行展览,将艺术品的开发与法律结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号召力来促进博物馆的建设。

       戴伟、袁方和齐梓伊老师也希望能利用各自出版社的资源和能力,以出版书籍等方式为博物馆建设尽一份力。建议参考上海律师公会旧址陈列馆建设的形式,建设律师文化展览。

       叶道明主任从中国律师博物馆福州分馆的运营方面,介绍了相关经验,他表示,在律所中进行律师历史文化的展示,对律所宣传和教育受众来说是一举两得的。建设各地分馆的形式也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

       徐双泉、梁迪、杨培国主任也在网站建设,博物馆运营和文物搜集方式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认为博物馆需人员专职化;对于馆藏文物,可以走访律师前辈进行宣传和搜集。

       孙在辰主任总结时表示,中国律师博物馆的筹建是一件对律师、对行业、对社会非常有意义的事,这是一项立功立德的事业,也必将载入中国文博事业的发展史册。中国律师博物馆是全行业、全社会共建的事业,需要汇聚大众的智慧和力量,希望更多的同仁加入我们,为中国律师博物馆贡献力量!经过大家一天的热议,中国律师博物馆今后的发展方向渐渐明朗,馆藏文物搜集工作也将继续大力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