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融结合的深入,不良资产风险不再局限于银行体系,企业及民间不良资产体量亦越来越大。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企业间大量的应收账款,呆账、坏账层出不穷,困境企业、僵尸企业处处皆是。这些风险已经侵入金融机构和金融系统,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格局中的各方参与主体,共同对不良资产市场进行风险处置与评估挖掘至关重要。银行金融不良资产与民间不良资产处置端口的差异化、处置方式的创新与融合是值得各方共同思考的课题。
基于这一行业背景,2017年6月9日下午,由瀛和郑州所主办的,以“创新、融合,让不良资产流动起来”为主题的“2017中国不良资产处置高峰论坛”在郑州开幕。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柴寿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等十几位国内外不良资产专家学者,近百家银行、投行、基金、券商等相关机构的五百位行业嘉宾受邀参会,共话银行和民间不良资产相关热点话题,旨在商讨企业和个人不良债权的解决方案,集思广益让不良资产流动起来。瀛和郑州所赵大伟副主任和瀛和商丘所陈晓明主任担纲论坛主持。
瀛和郑州所创始合伙人、主任宁书文在致辞中表示:不良资产需要跨界融合和创新,各方的合作才能让不良资产真正流动起来。她介绍瀛和律师机构在河南省的三家成员律所,分别是位于郑州的河南瀛豫所、位于新乡的河南瀛汉所和位于商丘的河南瀛宋所,三家律所将发挥法律专业优势,搭建合作的平台,整合资源做好不良资产业务的对接,致力于打造河南省乃至全国不良资产业务最专业的律所和团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发表演讲,分析宏观经济与政策的新趋势。陈院长表示,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接近10%的的超级繁荣之后,在2007年初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开始下行,近10年来一直处于复苏的状态,对经济发展格局造成冲击,中国经济出现平缓的波浪式调整。除了对中国经济的研究,陈院长还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全球经济在转型,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一个微利率、微通胀、微增长、微复苏的微时代正在到来,这就给不良资产处置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瀛和广州所杜称华主任以珠三角为例分享2017形势下的不良资产投资。杜主任表示,不良资产投资是目前社会投资的热点,是低风险高收益的行业,他用确凿的数据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发生的变化,以及房价与货币的正相关的关系。从2003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一直在上涨,这对不良资产的增长产生了巨大影响。杜主任还结合具体的城市和房地产案例分析了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发掘对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带来的机会。
北京甲乙丙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邱代伦分享了个人对不良资产的理解。律师出身的邱总是最早介入不良资产业务的专业人士之一,他把广义的不良资产叫做“特殊机会”,其中包括六成的不良资产、两成的困境资产和两成的特殊资产。他分析不良资产的市场特点为:存量是天量,产量是巨量,去库存却没有力量,并从债务人的特点、法治环境的现状、竞争加剧的现实、专业人士的构成几个方面分析处置不良资产的状况。他表示,盘活不良资产团队是核心、方法是关键、信息不对称是魂、流动性是根本。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总经理朱杰,从资产管理公司的角度分析了不良资产处置。他表示,不良资产概念非常宽泛并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比如股票套牢、民间借贷等。从资产认定、资金来源、处置方式、资源整合等方面来讲,现在的不良资产处置较以前有很大不同。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不良资产不断上升,可以说不良资产和经济繁荣程度是成反比的。他认为,选择资产、充足的资金和处置能力是不良资产处置最重要的三点。
瀛和郑州所创始合伙人、执行主任邱波分享不良资产处置的融合创新,他认为在不良资产领域,专业的律师是不会被替代的,从作为法律专业服务商的角度,邱主任介绍河南的不良资产的状况,他认为,不良资产处置的痛点是信息不对称、处置周期长、资产流动差、刑民交织等,并表示金融与民间的融合、处置方式的融合、生态链的融合是不良资产处置中最重要的。今后,瀛和律师机构在河南的三家成员律所将把专业能力合众为一,将不良资产处置作为律所和律师的主业,从河南的三个地市,延伸到十八个地市,做最专业的本土化不良资产处置团队。
灵动光明行执行总裁楚广军从本公司的业务出发,分享不良资产处置的经验和心得,将其比喻为另类财富的主题盛宴。作为另类的处置民间不良资产的工具和平台,灵动光明行发展三年来处置不良债权、债务达500亿,服务企业达上万家。
论坛尾声环节是主题对话,参与的嘉宾分别是张保盈、邱波、邱代伦、朱杰、董国强和楚广军,几位嘉宾各自就涉及不良资产处置的不同话题开展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