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于2017年1月14日正式开幕,四川省政协委员、瀛和成都所主任曾文忠已是第五年任职和参会。在提案准备方面一向充分的他,今年比往年还要更花心思。曾文忠今年带来了32份提案,几乎是他前四年提案数量总和。而为了调研搜集和思考整理这些提案,他耗时近半年,起草则花了一个月时间。
曾文忠的闲暇时间其实并不多。除了政协委员,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一名律师,还是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教师。他说,精力虽然花得多,但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却是自己珍惜的权利,更是自己履职的义务。在他的提案建议中,其实有许多政府部门已提出过方向,“所以我要一提再提,再往前推一步,可能就离落实更近一点”。
曾文忠将自己的提案归为6大类,分别涉及经济领域、司法领域、中小学教育领域、扶贫攻坚领域、民生领域及环境治理领域。
关注环境治理,建议给特殊群体提供防护
“其实环保也是民生领域的一部分”,但为了体现环保的重要性,他将环境治理单独列为一类,提出了三个相关提案。在其中一个提案中,他提出,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时,应为交警、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建筑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装备。
土地使用权到期咋办,建议“有偿续期”
作为法律专业人士,曾文忠的提案,最多的还是对司法领域的建议。他一直在关注“土地使用权到期”的问题。在他看来,如何续期,必须尽快立法明确。他认为,既然土地使用权明确是70年,那么无偿续期是不现实的。“当然也不可能直接收回,所以最有可行性的是有偿续期”。他主张分类续期,普通居民住房土地、商用土地和工业用土地,三类制定不同的续期方式和费用。费用可综合土地原始购价、综合土地价值等因素评定,也要权衡不同地域之间的区别等。
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宣传教育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但目前,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的部分民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还比较薄弱,针对这个情况,本届政协会议上,作为律师的曾文忠委员就带来了关于边远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制宣传教育的提案。这几年来,他一直坚持在藏区、甘孜阿坝和凉山州各地奔走,足迹遍布十几个县,为当地老百姓带去义务的法律宣传。他欣喜地看到,基层法律宣传不但提高了老百姓的法律意识,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对当地解决纠纷也起到了作用,“我去了以后,就经常留下免费义务咨询电话,现在也经常有老百姓打电话来咨询,他们生活中的法律纠纷,我自己个人的切身的经历感觉到,大家还是需要法律知识。”
2017年他将继续组织律师团下基层做法律全方面的帮助,争取做到对整个康定地区寺庙和贫困村法律顾问的全覆盖;另一方面把基层法律工作者组织到成都市律师事务所进行培训;继续呼吁更多人加入到民族地区法律教育宣传队伍中来。
不怕话题一提再提,是因为“想要再往前推一步”
曾文忠称自己不怕说得多提得多,很多政策政府部门已经明确了方向,我们政协委员要做的,就是建言献策,提供看法和策略,将其向前再推一步。
例如“实施2.5天假”的提案,曾文忠也曾对多个企业、大量员工进行过走访。他认为,2.5天假的概念首先可行,而实施中要考虑到错峰的问题、特殊职业的问题以及顾全公平的问题等。
他建议,可以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自行安排多出的0.5天休在周几,不必一刀切休在周五。而例如窗口办事人员、医生等职业,由于为民服务,不适合整体实施2.5天休假,但必须确保公平,可以完善轮班制度或采取经济补偿等。
曾文忠很希望自己的建议能够真的为推动相关领域的进步,起到些作用。而任职5年,他也惊喜发现,自己的许多建议得到了采纳,甚至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完善。
我相信一个好的提案真能救人性命
2013年是曾文忠参加省政协会议的第一年。“就在参会前,一则题为《横穿三环路:同一路段一年夺12条命》的新闻触动了我的心。”曾文忠回忆到,新闻报道说在成都三环路琉璃立交至娇子立交一700米的路段上,2012年共有12名行人横穿三环身亡,另有约20名行人受伤,伤者之中还包括3名“植物人”。
之后,曾文忠向省政协提交了《关于解决成都三环行人过街难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建议有关部门在进行三环路跨线桥改建时,应考虑人行功能,对新建的跨线天桥、改造的立交桥,需要有人行天桥和人行横道的设计。提案提交后很快就得到了回应。成都市规划局当下就主动表示,将与城建部门进行衔接,加快推进三环路慢行过街天桥及立交桥慢行系统的建设,加强对三环路的交通管理。曾文忠说:“正是由于这一提案的落实情况,让我明白了政协提案工作的重要性。几年来它一直激励着我,多写提案,写好提案。”
而就在1月14日,当他打开今年的《政协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十一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时,看到了对“鼓励环境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的建议”的回应和落实。《报告》中称,省法院将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推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模式审理涉环境资源案件。而《鼓励环境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的建议》,正是他去年的提案。